查看原文
其他

上村山•辛小湘回乡记丨山水清江奔富记

辛小湘 指点
2024-11-21




【编者按】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生动展示湖南各地深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的做法成效,讲好湖南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鲜活故事,《新湘评论》组织记者从14个省级乡村振兴示范创建县(市、区)中各选取1-2个村进行蹲点式采访,推出“上村山——辛小湘回乡记”系列报道,敬请读者关注。

走在怀化市芷江县的碧涌镇清江村,新风扑面而来。悠扬的芦笙响起,村民们一张张质朴的脸上透着热络、写满笑意。

村口矗立着一尊“清江码头”石雕,一条宽敞的上行台阶沿坡弯出一条半弧,连通清江码头和移民新村。临水栈道串起藏幽水岸的星空帐篷、房车旅舍、木屋别墅。拾级而上,便进入移民长廊,斜坐廊椅,观清江秀色,船来舟往。

美景目不暇接,昔日“出行难、娶媳难、干事难”的“穷山沟”,现已蝶变成为“山青、景美、产业旺”乡村全面振兴典型代表。



路畅水电通,破除发展瓶颈


“贵州流下一条河,弯出一个穷山窝;山路陡峭跑断脚,水路滩险累背驼。”这是流传在当地的民谣,唱出了清江村曾经的闭塞与贫穷。

位于清水江畔的清江村,与贵州天柱县瓮洞镇、湖南会同县漠滨乡、洪江市托口镇接壤,素有“脚踏两省、鸡鸣四县”的美称。

2014年,清水江上的托口电站蓄水发电,沿江的村落整体后移。原来的下寨、茂山两个相邻的村合并,组成了现在的清江村。新成立的移民新村,面临着新的任务、新的考验、新的机遇。

村子地处两省交界地,交通极为不便。2015年以前,清江村仅有一条山路和水道能通往外界,严重影响村民们的生产生活。村里柑橘对外销售,需要从山上挑到江边,然后装船运到隔壁的洪江市托口镇,再装上汽车。一番折腾下来,每卖一万斤水果,运输成本就要比外面增加一千元。要想富,先修路。2015年,在各部门通力协作下,清江环库公路修通,清江村终于结束了无公路的历史。

“守着大河没水喝”,是以前清江村白毛寨最为奇怪的现象。白毛寨60多户300多人,寨子整体搬迁前仅有一口水量很小的水井。“白天累生活、晚上累水喝”,因水井水量小,白天打不到水,村民只能半夜打着电筒排队到井里一瓢一瓢舀进桶。后经村两委多方协调资金、各部门积极支持,完成了全村23组782户的饮水工程,使家家户户都通上了自来水。

“身在电站库区用不好电”,也是村民们发愁的事。村里的电力设备多是20世纪90年代改造的单线结构,变压器也较为老旧,无法承受高峰期的用电负荷。村两委积极争取电力部门支持,对全村进行了农网升级改造。

基础设施完善了,群众离幸福生活就更近了。



“清江速度”,穷则思变的背水一战


河里不能捕鱼,山上无田种植,村里都是留守儿童和老人,如何让家乡焕发生机?这成了摆在村党总支书记龙运能面前最大的难题。

在一次党员大会上,龙运能提出自己的想法——“搞乡村旅游”,这一下可炸了锅。村民都在心里犯嘀咕,“穷乡僻壤会有人来?”

但龙运能并不这么认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总是要有的,要让群众富起来,就应该大胆闯一闯,必须背水一战。”

村民看不到希望,龙运能就先拿自己做“做实验”——将自家的老宅装修成山庄做示范。山庄蜂拥而来的游客让村民们看到了希望,但要让村民的思想转变,这恐怕还不够。

“契机”来了!

一次电话让清江村的乡村旅游按下了“快进键”。“龙书记,你们这里环境好,服务好,我们单位的工会活动在这举行,能接待得下吗?”

“能!”

挂掉电话,龙运能心里又喜又愁。只有7天的时间准备,130人的吃住,这让龙运能心里没底,但是机会来了必须抓住。

村两委马不停蹄,招募床位,统一采购床品,筹备物资。首先村干部、党员、组长无条件腾房,第一天腾出了40间房。第二天,村干部挨家挨户做工作,又腾出了90间房。第六天,看着这用“清江速度”打造出来的温馨舒适住宿环境,龙运能心里满满当当。三天后,百人团队乘兴而至,尽兴而归。

村民们尝到发展旅游的甜头,也明白了龙运能的苦心。慢慢地清江村的家庭旅馆透露出一些问题,如卫生条件参差不齐、配套不足、民宿淡旺季明显、大宗接待能力薄弱等等,那如何让清江的民宿业“有机生长”呢?

“在现有的基础上升级打造高端民宿。”这一次,龙运能的想法得到了村民一致支持。

“清江速度”又一次迸发!

村两委向中国建设银行乡村振兴“共享贷”借款500万元,修建了22间高端民宿,建成特色寨门、600余米人行栈道、500平方米观景露营平台、400平方米游客接待中心。2023年5月1日,“清江别墅”正式营业。顺应形势,清江村还组建了旅游公司,建设完善清江水岸游泳池暨水上乐园、无动力游乐园,截至目前,清江村已实现旅游年收入100余万元。

清江,也妥妥地从贫困的“空心村”成为怀化乡村旅游的标杆、样板。



润物无声,文明善治的“秘诀”


涵育乡风,既需要制度约束,也需要环境“浸润”。

走在清江,抬头低头都能得到“浸润”:墙头上的村规民约,“爱国守法、生活文明、孝老爱亲”的标语格外醒目。在移民广场和村部广场之间,矗立起一块数米高的条石,上面雕刻“脚踏两省、鸡鸣四县”八个红色大字,旁边还建了一尊“九牛归塘”的雕塑。村里的道路全部硬化,道旁的桂花树枝繁叶茂,还有标准化篮球场和健身广场。

这些大大小小的建设成果,真正建到了村民“心坎里”,建到了发展“节骨眼”,村里的向心力、凝聚力、战斗力得到增强。村里有工程时,村委会创新采取村民理事会负责工程组织实施。村民们可参与自建,用工、质量进度都有了保障,还可以随时对工程进行优化调整。
涵育淳朴乡风的背后,也有一个个感人的故事:党员蒲岩生、协警田佐发,将自家菜园地换给不肯将土地流转给村里发展集体经济用地的村民;党员龙家长,长年义务给村里修路;年轻党员江迎春,放弃在外地的高薪工作回乡支持发展村集体经济;退休教师田中明,身体残疾但从不缺席党支部活动。

家乡越来越好,村民们也愿意成为“家乡推荐官”。村民们赶时髦玩起了抖音,在镜头的流动切换中,清江村的风土人情徐徐展开。

要看歌舞?安排!

村里成立了芦笙队、侗歌侗舞表演队、侗竹竿舞队。夜晚燃烧的篝火旁,恢宏优美的侗族大歌、摇曳多姿的芦笙舞、刚健欢快的摆手舞,欢笑声一阵高出一阵。

想品民俗?管够!

在移民广场,合拢宴上伴着歌声,喝最“热情”的米酒,“高山流水”一碗接一碗,熊熊的篝火下,人们手拉手同跳“侗迪”,欢乐的声浪响彻夜空……

村里的“最弦民族风”,也让更多的人记住了“甜甜的清江,热情的村”。



乘势而上,清江奋力谋“攀爬”


清江码头矗立着“拉纤”的雕塑,四名纤夫拖着一条大船在险滩艰难地逆流而上。虽然拉纤早已成为过去,但祖辈那种坚忍不拔的精神却融入一代代清江人的血液。

越是发展势头好,越要加把劲!近年来,清江村两委尽心琢磨着怎样带领乡亲们一步一步往上攀爬。

乡村振兴,没有产业不行。可清江村产业的层次还很低。为寻求破题思路,清江村多次组织“两委”干部学习集体经济壮大思路,推动村级集体经济提质增效。

村里有300亩柑橘园,村两委和帮扶工作队争取品改项目资金80万元,对柑橘进行了品种改良,修建了柑橘储存仓库,使柑橘成为村里的重要产业。除此,村集体经济多点开花,现村里已有园艺、光伏发电等集体产业。2023年,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50多万元。

对于清江村下一步的发展,村两委已进行了深层次的思考。一个村的力量、资源有限,规模、空间也就这么大,要想再上一层楼,还得有“外援”。如果能和周边村庄“抱团”发展,或许能让共富的火苗燃得更旺。

在我们采访的当天,隔壁贵州的天柱县委有关同志也在清江考察,共同发展旅游的想法与清江村不谋而合。篝火下,大家商议着怎样盘活各村的农文旅资源,怎样实现客源共享,优势互补,做到“双赢”……

夜很深了,讨论还在继续。

皎洁的月光下,平静的清江犹如一条绸缎,碧水潋滟,将美丽的绿水青山串联着,奔腾着,直向远方。


采访时间 | 2024年5月29日芷江县碧涌镇清江村帮扶工作队书记  周军

记者:您在村里工作期间最想感谢谁?

周军:最想感谢村两委、感谢清江村全体朴素的村民,感谢他们对我们工作的支持。


记者:您最近碰到的最大难题是什么?

周军:清江村的发展瓶颈,一是人才问题,其次是交通问题。


记者:您在村里工作以来最满意的事是什么?

周军:村里大力发展乡村旅游,让村民在家门口捧上了“金饭碗”。


记者:您最近的一次通话是打给谁?

周军:村民龙运周。他家境贫困,在“六一儿童节”来临之际,我们给这位村民的孩子捐赠了衣服。


记者:您最想分享的一张照片是什么?



周军:村里“幸福是靠奋斗出来的”这个标语。在党的乡村振兴好政策下,清江村的群众正用自己的努力创造更美好的生活。


记者:您最想为谁办一件事、办什么样的事?

周军:想为村民把通往贵州的桥梁问题解决好。





照亮清江村的三道“光”

在清江的蹲点调研中,我们有三点深深的感悟:

第一,村里积极突破自然条件限制,结合当地山水优势,通过文旅融合,引进民宿休闲等新业态,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为乡村未来发展提供更多可能性。

第二,村里使出“绣花”功夫,从细微处着手,以党建为引领,把底子打牢,让村庄变美,内化为绵绵不绝的发展自信,让清江的面貌愈加清新秀丽。

第三,乡村全面振兴要聚人气,人气旺才会产兴旺,基础实,才有更多的“凤还巢”。清江村持续优化的乡村创业环境,让在外打拼多年的年轻人回来了,在熟悉的乡间、田畴,他们给乡村全面振兴带来了人气和活力,同时也让乡愁有了寄托。

跟所有“偏僻乡村”的蝶变一样,这是照亮清江的三道“光”。

“清风无限,江山多娇”是清江乡村全面振兴的宣传口号。这不仅是清江村秀丽风光的宣示,而且表达了清江振兴的信心——要努力走出一条脱贫地区因地制宜,变“后发”为“先发”的致富路。









编辑|佟秋月    一审|吴   金

二审|张勤繁     三审|贺弘联


本文由指点原创,转载请注明

欢迎分享转发至朋友圈


本周热文:




辛小湘丨全国首份省级层面招商正面清单,意义何在?


辛小湘丨以教育家精神引领“强师”建设的时代号角


辛小湘plog | 循着省委书记的脚步,“漫游”湖湘





点分享点收藏点在看点点赞
修改于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指点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